抗战时期:国军百般青睐捷克式轻机枪,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叶璇时间:2017-09-02 08:22:00  阅读:1181+ 本站原创

1943年下,日本独立混成第八旅团开进华北唐山地区,企图彻底清扫这一带的抗日武装。八路军曾克林部,决定采取反制行动。8月22日,八路军12团1连侦查得知,日本的辎重运输车辆要通过北潘营村一带,当即决定在公路转弯处设伏,为了确保战斗的胜利,八路军特意调来一门捷克式轻机枪。战斗开始后,捷克式轻机枪提供的火力,极大的掩护了我军士兵,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如果你问那时的中国士兵,捷克斯洛伐克在哪里,他肯定不知道,但是,要问捷克有什么,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有轻机枪。当时的捷克式轻机枪就像现在的AK—47一样风靡全球。据统计共有二十个国家使用过这种枪,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国家使用这款枪呢?

在第一次大战期间,自动化的重机枪成为了战场上的屠杀者,这让很多国家明白,重机枪在防御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作为攻击方,迫切需要一件轻便的火力输出武器,来作为压制重机枪的火力担当,而捷克式轻机枪则作为这么一件武器,应运而生。

捷克式轻机枪又叫ZB-26轻机枪,是捷克枪械设计师哈力克(VaclavHolek)于1920年在布拉格军械厂(PargaZbrojovka-PragueArmory)设计的一种新型的轻机枪。哈力克一开始就将体量轻便,机动灵活作为其设计初衷,设计出的捷克式轻机枪仅只有9.6千克,而结构简单的捷克式轻机枪更是赢得了各国军队的欢迎。

结构简单,重量轻,单兵火力较高,使得捷克式轻机枪很对中国军队的胃口。质量大,不方便携带,过于昂贵的的重机枪,虽然火力强大,但远远不及捷克式轻机枪符合中国军队的胃口。中国自从二十年代开始购买和仿制ZB-26轻机枪以后,ZB-26轻机枪很快成为从国民党中央军到各派军阀军队中步兵班排的绝对的火力支柱。1927年,大沽兵工厂首先制出捷克式七九轻机枪。后来几乎所有兵工厂都有制造。但直到中国的兵工总署在获得ZB26的全套图纸之前,国内ZB26的生产都是靠逆向绘制出图纸生产出来的,这就使得其质量变得不那么可靠,由于大量的仿制,导致各个零件间也无法通用。

国民政府选择ZB26作为统一制式轻机枪,派人赴捷克商谈图纸的引进,但最后只得到了一套ZB26校枪用的模版。国民政府从捷克订购5000挺ZB26,捷克军队则将换装下来的ZB26经翻修后出口给中国。但是最终,在前辈们的努力下终于拿到了图纸。

相比日本人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又称歪把子轻机枪),由于其运用复杂,不便瞄准等特点,使得其大大逊色于中国军队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可以称得上是捷克式的东方传奇。